莘莘交大人 | 行行重行行——我在古诗里找人生
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喜欢的作家就是余秋雨。在我为数不多的纸质书藏里,他的书我就买了三本。《文化苦旅》《行者无疆》,还有他书中提到过的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开篇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余秋雨是我见过把这道题答得最好的人。他把古诗当做行路的坐标,北上或西行,用足迹去探寻古诗。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是人的感情和人的经历,不论古今都仍然可以相通,你会在畅游山水时遇见李白,会在相思难解时遇见易安,在身陷困苦时遇见苏轼。
见山为山,见水为水,见诗人于字里行间,这是品味诗意的第一重境界。
我们在书页前领略过他们的悲喜,关注着他们生活的喜忧,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阅读,以看客的角度去品读,这已经是莫大的荣誉和幸福。文字的神奇就在于此,它能够在无数岁月更迭之间永葆青春和生命力,超越战火,超越蒙昧,超越制度和社会形态的差距,带我们回顾任何场景,还原任何情绪。
后来老师告诉我
读诗的更高境界
是在诗中看到自己
我想
我是赞同的
我们读过的每一位诗人,都可以成为生活里人格的代表。他们是端坐在神坛上的榜样和旗帜,但如果他们真的被深深了解过,也会向你展现出烟火气的一面,这些曾经只活在课本和试卷里的文豪大儒也会沾一沾世俗的凡尘。到那时,李白不是李白,他只是你身边性格狂放的一个朋友,东坡也不再是东坡,他成了你抵足谈心的故知。于是你不再孤独,因为你身边已有千军万马,万古长青,你能坐而论书策,也能行而看山河。你的笔下就不仅仅是局限的景致,而将是一眼万里的山水,将是群情沸腾的百态苍生。穿越千年时空的丹青在纸上落下灿烂的一笔,于无声处露出会心的微笑。
这是人生的诗化
也可以说是诗歌的生活化
幼童时期树荫下的童谣,或者是入夜灯花下的倦意——我们无法说清楚到底是哪些才成就了历史上的他们和他们的点点墨迹,但正是这些区别塑造着他们独一无二的文风和诗风。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都一样地熠熠生辉,点缀着文学的天空,也成为着我们永久的仰望和怀想。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这个问题或许不是在问诗歌本身,而是在要我们对当下生活的期待。这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过于快速膨胀的新兴潮流压制了原始诗性的表达,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古诗,却已然捕捉不到背后的美丽。时代在呼唤革新和蜕变,但不代表要求我们剥离诗和远方。
扫码关注
了解更多外院资讯
文字来源 外国语学院
图片来源 网络
微信编辑 何睿婧
责任编辑 许舒迪
审稿 王丽平
投稿邮箱:xycmwzb5975@tom.com
投稿内容:交大生活、学习方法经验、生活感悟和逸闻趣事等